top of page
KongED2

【新力家評】最近到香港和東京的真實感覺

圖/文︰申力加



筆者最近回香港探親,畢竟已有多年沒有探望過親人,而他們年事已高,心理上催促著今年必須回港一趟。機票價格雖不是武肺疫情時的天價,但仍十分高,唯有選擇在美國轉機。好處是美國的航空公司仍提供兩個免費的寄艙行李,以及一個免費隨身攜帶行李。相比之下加航一向只提供一個免費寄艙行李,而且昨天(4日)又宣佈一項新措施,一些最低價格的機票隨身攜帶行李將不再免費,其服務質素真的每下愈況。如要大量購物回加,看來乘搭美國的航空公司是以後唯一選擇。


最近回港探親的朋友,很多都會安排在日本或韓國轉機停留遊玩幾天。筆者也不例外,先到香港,然後到東京,最後才回來愛民頓。香港和東京兩個都是亞洲的國際大都會,但一個最近被限制了自由,另一個經濟失落了三十年,各自有各自的隱憂。這次幾星期逗留了在兩個城市的時間,有機會親身對比兩個城市的感覺與變化。



香港和愛民頓最大的不同是,香港整座城市是3D立體的,而愛民頓就像是2D平面的。所以在抵達香港後,眼球被360度包圍,受到各式各樣的顏色與物體刺激,很久沒有體驗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需要兩三天來適應。在香港逗留的這段時間,最大的感受是老人比例十分高。無論那個時間,在街上或在港鐵站裡,放眼都是銀髮族。筆者起初也懷疑自己的判斷結果,但到達東京後就證實了結論是對的。


到達東京後立時覺得整個城市的氣氛截然不同,感覺青春很多,街上都是烏黑頭髮的人群,年青學生五個八個一群一起逛街也很常見,這在香港已經很難看到。有長輩告訴筆者,在香港自己雖然是老人,也不敢坐關愛座,因為肯定有另一個比你年紀大的長者更需要被讓座。相比以前,筆者覺得現在在香港碰到嬰兒車的機會率低了很多,香港的出生率在2024年是0.70,而日本是1.26,再者日本並沒有移民潮,所以數字與事實也與這個現象吻合。



接著下來的觀察也和上面引伸的經濟有關,就是在東京無論地點多麼偏僻不便,也看不到有「吉鋪」。香港雖然街上熙來攘往,但空置商鋪「梗有一間喺左緊」。關於經濟,香港朋友告訴我最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香港現在的商鋪晚上很早便關門,夜一點在外面便沒有食店可以光顧。第二是香港人真的很喜歡北上消費,所以現在週末不用花太多時間等位。筆者也有親朋戚友是北上消費擁躉,理由不在乎價錢平服務好。不過似乎他們並沒有危機感,自香港的人身自由保護網被毀,以及和國際脫軌後,薪金資產早晚變成深圳河以北水平也是指日可待的事。筆者現在身份只是過客,不方便和留下來的人明言了。


在東京看見了一些招聘廣告,當地快餐店一個小時時薪大約1200日圓,等於大約11.3加元或62港元,日本生活水平應該在加拿大和香港中間,但日本貨物食品是加拿大一半的價錢倒還是真的,不過並沒有覺得日本經濟有嚴重向下行。反而在香港常聽到的論調是:「要不是美國制裁,中國經濟便怎麼怎麼了」,自己摧毀自己經濟後,好一個用來開脫的藉口。但走在東京街頭,羨慕的不是日本經濟榮境,而是其深厚的文化自信與承傳。這次在香港,身邊聽到普通話的機會大概已經變成1:4,學生在生活上用普通話交談已經十分普遍,筆者也沒見到身邊香港人父母朋友鼓勵子女說廣東話。香港被同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十年後我們可肯定東京還是日本人的東京,至於香港還是香港人的香港嗎?一切已成往事了。

36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