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隼 |圖:《寧化飛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官網 / 釜山國際電影節 / Hong Kong Free Press
獲獎紀錄片《寧化飛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以攝影記者第一身記錄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始末。每一個槍林彈雨、血淚交織的鏡頭都是既真且實,捕捉了捍衛新聞自由的高昂代價,以及記者在極權政權下報導時所面臨的情感和道德掙扎。
《寧化飛灰》導演劉健倫 (Alan Lau)接受《港ED》專訪,細說此紀錄片誕生的心路歷程。
由一個偶然開始
2019年香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政治運動,由最初多場的和平示威抗議,演變成激烈的警民暴力衝突。Alan起初是以德國電視台自由攝影記者身份拍攝新聞片段,踏遍香港大街小巷,現場拍攝每一場示威和抗爭。後來他將 2019 年時拍下近一千小時的片段花了兩年時間,自費剪輯成紀錄片《寧化飛灰》,由前線記者第一身視角出發,紀錄歷史真相和警方濫暴。
Alan表示:「2019年運動一開始時全世界都聚焦香港,許多外國媒體派員前往香港採訪,部分則以freelance形式聘請身處香港的記者採訪拍攝。過去我都是從事電影或商業拍攝,在這偶然的機會之下成為前線新聞記者。起初並沒有預料到運動會持續如此長時間,加上之後的餘波到國安法通過,直到2021年我離開香港,所拍攝的footages累積近一千小時。」
血淚交織的歷史見證
後來Alan將所拍攝的footages交予他身處紐約的Professor Nancy Tong,她於香港及美國任教紀錄片製作,亦是此紀錄片的監製。Nancy被拍攝現場深深震撼,建議Alan將所拍攝的珍貴片段剪輯成紀錄片。
「Nancy表示所拍攝的片段都是重要的歷史見證,這是促使我剪輯紀錄片《寧化飛灰》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其次是拍攝期間很多深刻的場景,很多被捕人士於鏡頭前拼命高呼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當中有十多歲的年輕人,也有較年長的。起初我完全不理解,後來社工告訴我當時有很多謠言,指被捕後可能會送中或是不知被送到哪一個警局,律師亦找不到他們,所以他們極之擔憂會『被消失』。我意識到所記錄的對他們而言可能是救生艇,將所拍攝的片段收埋『係咪對得住佢哋』?」
莫失莫忘兩個遺憾
《寧化飛灰》以Alan在現場的個人視角出發,伴隨著反修例運動中香港人激烈的抗爭,警察暴力逐步升級至槍林彈雨,是Alan的旁白,講述自己的感受、質疑和傷痛。他個人與整場運動、以至每一個參與的抗爭者,已緊密牽連。
「整場運動期間,我拍攝的每一日每一刻,所親身踏足的每一個街角,都深印腦海。即使五年後的今天,我都仍然沒有忘記。
「其中難以忘懷的是第一次現場live拍攝機場『和理飛』(和你飛),live記錄著一對情侶被警員以警車追捕,當時我很想出聲提示他們快點離開,但最終沒有出聲繼續拍攝,見證著他們被捕。過後我忍不住大哭一場,感到既無助又自責。或許我當時出聲提示他們就可以逃離?
「另一次在旺角太子,有一群年輕人被捕,被噴到整塊臉也是胡椒噴霧。我自己曾多次被胡椒噴霧擊中,明白是很辛苦雙眼極痛。年青人乞求警員提供水清洗雙眼,警員不容許。當時我背囊有兩支水,真的很想拿出來希望可以減輕他的痛楚,但我真的『唔夠膽』。因為很可能會被警員以妨礙司法公正,甚至是『搶犯』罪名拘捕。」
記者的角色是報道事實、真相,攝影記者更要盡量於不影響現場下,呈現最真實的一刻。「跟反修例運動中的抗爭者相比,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懦夫。於手持攝影機拍攝,以及伸出援手之間,實在太多掙扎和矛盾。」
寧化飛灰,不作浮塵
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很多香港人被迫背井離鄉,包括Alan。身處相對自由國度,才有發聲的空間,《寧化飛灰》為在囚人士和所有抗爭者發聲,要讓世界各地觀眾知道2019年香港所發生的事。
紀錄片的標題來自美國作家杰克倫敦(Jack London)的詩句:「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寧投熊熊烈火,光盡而滅;不伴寂寂朽木,默然同腐。寧為耀目流星,迸發萬丈光芒;不羨永恒星體,悠悠沉睡終古」。
Alan表示:「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曾引用這段詩句。Jack London曾說『The proper function of man is to live, not to exist. I shall not waste my days in trying to prolong them. I shall use my time』令我十分觸動。我要貫徹初心,我是一個香港人,我要繼續講述香港人故事。」
「當日二百萬零一人參與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我亦在場記錄。上午十時多在維園已經人頭湧湧,到下午仍於Sogo門口。群眾極之團結,所有人為著同一個目標 Fight For Freedom而站出來。《寧化飛灰》獻予所有被捕的抗爭者、所有為香港站出來的人,他們就是香港精神。」
是懦弱、是勇敢?
經歷過猶如戰地的多場激烈衝突,Alan和很多香港人一樣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困擾,即使面對傷痛,他仍然堅持完成剪輯這紀錄片,甚至站出來面對群眾。
Alan表示剪輯此紀錄片令其情緒上有一個way out,他相信香港人持守相同信念,而非孤軍作戰,有很多同路人。Alan鼓勵受情緒困擾的香港人,千萬不要「收埋自己」,要跟身邊朋友多傾談,甚至跟他一樣約見Psychologist,同時堅持無論情緒如何,每天都做運動。
新一代香港精神
上世紀60年代,Alan的爺爺因著文革從大陸游水偷渡到香港,靠著勤力,讓一家人溫飽。爺爺那一輩的獅子山精神,就是努力勤奮,改善生活。可是60年後,命運竟然循環,他的後代需要再次背井離鄉,不得不離開曾帶來短暫自由和希望的香港。
「什麼才是香港精神?過去是努力奮鬥就可以出人頭地。到現在的香港精神不僅是向著目標永不放棄的拼勁,而是捍衛著香港這個家的秩序和價值,包括民主、免於恐懼的自由、宗教自由、言論自由等。
「我爺爺一代可能視香港為踏腳石,但新一代年輕人視香港為家,所以不惜以身軀踐行『寧化飛灰,不做浮塵』,要抗爭到底。」
《寧化飛灰》於2023年在韓國釜山電影節首映,三場都座無虛席,其後陸續在全球多過城市放映,包括歐洲,澳洲,加拿大,現正計劃於日本放映。Alan表示其心願是能夠於台灣放映,台灣是現時唯一一個華語地區仍然可以放映的地方。Edmonton亦將於11月16日放映。
後記:為那些無法發聲的香港人發聲
Alan於訪問中謙稱自己與抗爭者相比是nobody,但他背負著有形與無形的創傷和焦慮,剪輯《寧化飛灰》,全憑一股信念,認爲2019年的歷史紀錄必須保存並公開。2019 年反送中至今五年,港府對異見人士的搜捕、打壓和通緝未休,同時投放大量資訊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國安法、廿三條雷厲風行,試圖改變歷史。堅守和傳承真相,在極權之下猶為重要,站出來需要何等勇氣。每一個nobody都可以成為somebody,持守著香港民主抗爭的這段歷史。
「寧化飛灰,不作浮塵」深刻反映了不願苟且偷生,寧願犧牲自我也要爭取自由的新一代香港精神。感謝Alan藉著《寧化飛灰》呈現香港人堅毅的態度、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不因流散而消滅。
關於《寧化飛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由劉健倫 Alan Lau 執導,由 2019 年時拍攝的 1,000 小時片段剪輯而成。紀錄片由前線記者第一身視角出發,記錄示威和抗爭現場,以及個人的內心掙扎。
獲獎 | 2024年Doc Edge Festival(最佳民主邊緣電影)
入選 | 2023年釜山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Wide Angle)
開幕影片 | 2024年 Festival des Libertes(競賽單元:最佳國際紀錄片)
入圍 | 2024年 Lule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競賽單元:最佳國際紀錄片)
入圍 | 2024年Lane Doc Fest(競賽單元:社會正義紀錄片)
入選 | 那不勒斯人權電影節(人權紀錄片)
《寧化飛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官網
加拿大Edmonton 站:《寧化飛灰》放映會
(Brought to you by Edmonton HongKongers Alliance)
日期 : November 16th, 2024
時間 : 2:00 pm - 5:30 pm (movie will play at 2:30 pm sharp)
地點 : Muttart Theatre, Stanley A. Milner Library, 7 Sir Winston Churchill Square, Edmonton, AB. Enrollment is required
重溫 [楓Show港愛城]EP148: 《寧化飛灰》紀錄片Edmonton 放映在即,專訪導演劉偉倫 (Alan Lau)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