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訪】香港研究走向全球 UBC 殷妙仲教授關注離散港人各地適應與融入

KongED2

已更新:3月9日

文:學之 |圖:網路圖片


香港研究是以「香港」作為中心分析對象的跨學科研究。自2019年以來,香港局勢急速改變,引發世界各地關注。過去香港作為世界城市,無論是經貿往來、流行文化、粵語繁體中文等,均具混雜活力的獨特身分,且與世界關係密切。隨政治環境改變,數以十萬計的香港人離開香港到世界各地定居,引發離散港人身分認同的議論和相關研究。在這背景下,香港研究網絡和機構在各地紛紛成立,令香港研究走向全球。


除了珍貴檔案承載歷史記憶需保存之外,「離散港人」作為社群具備獨特身分認同和生命力。曾於香港從事社工的殷妙仲(Miu Chung Yan)教授,現於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社會工作學院進行有關離散港人移居後,適應情況和融入加拿大、英國,和台灣三地社會的研究。


不同時代的移居潮

殷教授表示:「其實過去港人經歷幾個不同時代的移居潮,包括較多人知道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那段時間,人數最多。其實歷史資料顯示,第一波香港移民可以追溯至19世紀末至20世紀,即現在整個廣東區域,當時很多人坐船經香港,再到當時的舊金山或北美。這一代移居經歷加拿大歷史中的人頭稅,亦面對不少歧視。」


「後來兩波移居潮較少人認知,就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當時很多人因逃避共產黨走難到香港,再因香港暴動而離開。另外就是在70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亦有一批留學生來加拿大讀書,這一代相對較少留下。數字顯示由60年代中至80代初,約有十多萬香港人移居加拿大。」


「而2019年之後移居加拿大的港人,官方數字到2024年中約五萬多個經Stream A/B申請個案。但這數字不包括由其他方式移居加拿大,以及相當數目由香港再回流加拿大的港人。再回流加拿大的港人數目無官方數字,保守估計2015年居於香港的加拿大藉人總數為30萬,如果20%決定再回流,即可能多達六萬多港人。」


離散港人的不同面向

殷教授為了深入了解離散港人的不同面向,於2021年開始展開研究,包括一個大型網上調查,以及親自走訪加拿大、英國,和台灣三地,針對年輕家庭進行較深入的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最理想是可以跟進研究年輕家庭移民適應,安頓,與及融入社會方面隨著時間轉移的改變,以及下一代如何保留港人身分。研究同時關心離散港人的心理健康和情緒上的需要。

 

「基本上港人於加拿大安頓情況都與一般預期一致,就是居住、醫療、學校,以及工作等的挑戰,包括難以租屋和找家庭醫生。而融入方面,就是關注他們的社會網路、日常社會的圈子和活動參與。」

 

再回流家庭更難適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再回流家庭反而不如想像中順利。「原因是很多再回流家庭,雖然擁有加拿大藉,但很多出生不久就返回香港,其實過去不曾於加拿大長期居住。他們經已離開加拿大超過十年或者二十年,所以需要適應的跟新移民的分別不大。除了一些親友,他們對加拿大的認識,甚至人際網路都比想像中弱。而且再回流的年齡普遍比較大,差不多是退休年齡,亦會影響適應。」

 

「而救生艇Stream A來加讀書的港人,多擁有年輕家庭,年齡亦較大。原因是救生艇Stream B 最初推出時要求剛畢業五年,所以Stream B申請人多是較年輕剛畢業的一批。約30至40歲、畢業超過五年的港人就要經讀書移民。因Stream A來加港人多是年輕家庭,需兼顧小朋友,適應上雖面對較多挑戰,但較財務情況較穩定,長遠相對亦較易安頓融入。」

 

「救生艇Stream B多是年輕人,面對的是需即時找工作的困難,但整體來說他們都樂觀正面,而且擁有高學歷,大多數都是大專、大學或以上的教育程度。」

 

殷教授表示離散港人都很努力嘗試融入,參加不同活動,但普遍身邊經常聯絡的朋友,都圍繞是同聲同氣的香港人圈子。


香港人?華人?加拿大人?

當問及身分認同是香港人、華人,還是加拿大人時,研究顯示只有很少數認為自己是華人和中國人,當中很多是再回流或年齡較大。大多數選擇自認為香港人,而部分即使未入籍,有四分之一的港人表示自己是加拿大人。殷教授認為這是一個正面樂觀的現象,因當問及對加拿大會不會有貢獻,大部分港人都認為自己對加拿大有所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網上調查顯示大部分港人不覺得自己有受過歧視,數字是出奇地低。


加拿大、英國,和台灣三地異同

港人離散到世界各地,當中加拿大、英國,和台灣較多。質性研究還需深入分析再作報告,但殷教授指初步顯示加拿大港人條件比較穩定,很多都不是倉促地離開香港,於安頓方面有及早安排。另外,不同國家接收港人的政策,亦大大影響其安頓情況。如台灣因政策搖擺不定,部分港人只能再移居英國。


後記:香港未死

老套啲講,移民一代從來艱辛。社會變遷往往是揭示研究課題的重要時刻,香港情勢急速轉變,言論自由空間快速收縮,學術自由與民意研究不復存在。香港研究在香港以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將香港研究推向世界,把握當前關鍵時刻記錄香港可謂任重道遠。「香港已死」此論述由回歸前已展開,離散港人要延續其獨特身分,以夾縫中強韌的生命力證明「香港未死」。

 

延伸閱讀

Survey Study on Hong Kong Residents Recently Arrived Canada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兩份硏究報告摘要

SURVEY STUDY ON HONG KONG RESIDENTS RECENTLY ARRIVED IN CANADA SECOND REPORT  2023年8月10日 《最近抵達加拿大的香港居民調查研究第二報告》 受訪者概覽:研究將660名受訪者分為五組:...

Comments


©2025 by 港ED時報 KongED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