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KongED2

[大加講嘢] -- 當「沉默」不再是權利

圖|文:安東尼

重新再看自己寫過的文章,其中一篇是關於電影《沉默》的,想不到的是,過去文章的所思所想,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發生。原則、信念與策略,筆者在思考的,是四十七人案的每一位,面對罪名、背叛與指責,作為一個局外人到底又應該如何去作判斷?筆者並不是在為那一個誰去作辯護,只是他們的處境與沉默電影中的主角,有相似亦有不同的地方。

公義還在嗎?

在《沉默》戲內,那條戰線就是基督教與政權之間的衝突,當中就是日本禁教的血淚史。今天四十七人案,或許與當天禁教下的日本有一點點的相似;今天在法庭內的發生的事情,是人性的挑戰。筆者更相信是對他們四十七個人,對他們民主信仰的「踏繪」。面前是無盡的黑暗,公義在這個法庭內有出現嗎?或許在面對威迫利誘之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反應,正如電影之中神父及教徒被當權者強迫背教一樣,在死亡的威脅,在利誘進行背叛之下,我們會看見人性的軟弱,又或者會引伸為人性的醜陋。然而再問下去,到底他們是否忘記了初衷,或許我們亦不會那麼的肯定,因為這不是本來的他們,是被無限期囚禁下的無可奈何及妥協。或許因著他們的遭遇,我們會問上帝是否存在,公義為何如此的薄弱。


苦難是一個過程

長夜漫漫,黑暗好像沒有盡頭。我們看見義人遭受迫害,我們看到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親密的戰友,敬重的老師學者,一個個在監獄之中受盡苦難,我們看到當權者用歲月去折磨催殘他們的時候,或許我們與《 沉默》的主角──那一位神父目睹的一切也十分的相似。在苦難之中我們的信念一直被磨滅,我們的內心或許會有很多的質疑,民主重要嗎?真相真理還存在嗎?上帝是公正的嗎?到底還要去繼續堅持嗎?


如果用聖經的角度去睇苦難,或許苦難是一個過程,人在世上的一個挑戰。在苦難的過程中,到底我們如何把信念堅持,如何在苦難之中驗證我們所相信的,或許就是苦難存在的意義。在《沉默》這套電影之中,兩個被派去尋人的神父,一個是棄教,另一個是殉道。從結果而言,棄教的好像比不上殉道的那一位,然而當我們再去用另一個角度去看棄教的那一位,到底棄教是否就代表著他完全放棄他所相信的呢?電影告訴我們,他至死仍然堅持著,只是他選擇不用表面直接對抗的方式,而這個在暗地裡抗爭的方式,或許只有他所相信的以及那些親近他的人才可為這些人作證。


在這個時候,在這個處境之下,到底要如何去進行抗爭?到底什麼才是抗爭?只有轟轟烈烈的才是抗爭,還是生活就是政治,用不同形式去進行抗爭,保存生命直至黎明呢?筆者身處加拿大,無論如何去寫去講,亦只是離地抽空地去寫,並不能夠完全代入每一個當事人的處境看到他們的考慮。唯一已知的是他們的處境極端非常惡劣,在高壓政權的威迫利誘之下,或許他們連沉默的權利亦完全失去,他們面對的已不是非黑即白般的可以那麼容易被理解。批評與指責或許可以很暢快舒發心中的憤怒,或許政權就是要他們演成這樣的人,要他們被群眾唾棄,要他們就算離開了法庭,也不能再抬起頭堂堂正正地做人,然而這一些也只是「或許」,筆者並不能夠為他們作證。


沉默

沉默,是懦弱嗎?是不反抗嗎?或許這些都是因著時代,因著環境而發生的策略。在大環境下我們相當渺小,無法可以進行有效的改變之下,保存信念及信仰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黎明還未來到之前,在黑暗仍舊籠罩的時候,慷慨激昂的說話其實很廉價,特別係出自一個身在外地的人,面對這些在獄中受苦難的人,或許我們至少還可以有沉默的權利,不對荒謬給予反應。




1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