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KongED2

以巴怨仇 - 由聖經角度看兩族衝突根源

內容原作者:梁永善牧師 | 筆錄撮要阿波羅 | 圖:法新社


今次以巴衝突事出突然,巴勒斯坦激進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 突襲以色列,令人震驚。過去以色列的情報工作一直出色,為何今次完全沒有預警呢?哈馬斯組織以火箭炮發射上千枚導彈,他們資金並不充裕,是次突襲必然經過長時間籌備和訓練。以色列情報機關的失策,其中一個原因是近日以色列總理陷入政治漩渦,面對被拉落台的危機,自然集中資源對付國家內部的異見分子,因而對外防範鬆懈。

以巴衝突根源

於以巴衝突發生前數月,筆者就曾帶隊前往以色列,當時曾與隊友由聖經角度看以色列建國、亡國、復國歷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族糾葛綿延數千年。要了解以巴衝突,就要由巴勒斯坦的歷史開始。巴勒斯坦是希臘文,意即非利士。當時的非利士人散居於五個城市,分別是迦薩、亞實基倫、亞實突、以革倫和迦特,後來其所佔據的土地改稱為巴勒斯坦。舊約中很多的名稱都與今日的城市息息相關,以掃的後裔即以東人、羅得的後裔即摩押和亞捫,此三地即今日的約旦,位於以色列東部。後來滅北邊以色列的是亞述國,南面滅猶大國的是巴比倫。巴比倫即今日的伊拉克、波斯即今日的伊朗、而腓尼基即今日的黎巴嫩。亞蘭位於以色列北邊,即今日的敘利亞。而曾經輝煌一時的瑪代人,即今日的庫爾德人。


聖經記載神應許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並擁有此片土地,後來因為以色列人一直沒有遵照神的吩咐,違背神的命令,結果被滅亡。巴比倫亡了猶大國,亞述亡了北邊的以色列國,巴比倫後來被瑪代波斯所滅。波斯王古列容讓被擄的以色列人回歸故土,即聖經記載尼希米的事件。及後波斯亡國,耶穌的年代由羅馬統治猶太人。

同根卻成世仇

公元 70年,提多將軍攻入耶路撒冷,趕走部分猶太人。公元135年,猶太人發起反抗羅馬政府,結果被羅馬皇帝哈德良採用嚴厲政策,將所有居於猶太省的猶太人趕走,將以色列改名為巴勒斯坦,同時將耶路撒冷改名為亞加比多連,用意是要徹底消滅以色列民族,以及其文化。由公元135年開始,猶太人被趕離巴勒斯坦,接著其他阿拉伯人入住。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亞伯拉罕大兒子以實瑪利的後裔。阿拉伯人與以撒的後裔以色列人,其實擁有血緣關係,卻彼此為仇。


後來以色列復國,回到自己的國家,就要趕走正在當地居住千多年的阿拉伯人,引發世代衝突。


激進派當道

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亦分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派別。其中一派認為自己承傳自穆罕默德的血緣。但另一派別則相信能者居之。遜尼派的宗旨是要解放以色列,甚至要殲滅以色列,屬激進組織,手段恐怖,不獲世界各國所承認。


筆者於 1990年首次到訪以色列,當時的伯利恆和耶利哥都屬於以色列所管理。當時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基本上能和平共處,但於2006年1月25日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後,溫和派法塔赫成為少數派,激進的哈馬斯上場令衝突機會大增。


是次哈馬斯進行突襲的原因,是指以色列污衊其聖殿。這是否事實?以色列耶路撒冷哭牆後有一座金頂的清真寺,是伊斯蘭教非常重要的聖殿(maqam),名為阿克薩清真寺。此寺位於耶路撒冷舊城,根據伊斯蘭教相關典籍,先知穆罕默德曾經從麥加到清真寺進行禮拜,之後升天。寺內有一塊石有一腳印,被指是穆罕默德升天時留下,亦有人指亞伯拉罕曾以此石獻以實瑪利,故此寺是穆斯林教崇高的聖所,亦是伊斯蘭教第三大的聖地。但猶太人同時將此地稱為聖殿山,因為他們相信此地過去為聖殿之所在地,極之神聖。但現時猶太人認為此地受侮辱,故不會進入此清真寺,只有伊斯蘭教徒才會進入。


筆者於 1990年曾到此清真寺參觀,寺內有人把守,於其範圍內不能進行任何宗教禮儀,不可進行任何祈禱、甚至講解。於 1967年,以色列戰勝取回東耶路撒冷,以及舊城區,包括此聖殿遺址。過去數十年來一直相安無事,為何現時才出問題?

政治角力下的突襲

最近美國拉攏沙地阿拉伯,聯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沙地阿拉伯是聖城麥加所在,於阿拉伯國家之間是很重要的領導,如果沙地阿拉伯簽訂和平協議,對哈馬斯的地位非常不利。政治分析指出,哈馬斯就是不希望於美國斡旋之下,沙地阿拉伯和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是次哈馬斯與以色列之爭,令很多沙地阿拉伯國家,包括伊朗、真主黨、穆斯林派等,團結起來支持哈馬斯。以巴局勢聲風鶴唳之下,亦令沙地阿拉伯難以簽署和平協議。


背後金主

哈馬斯背後金主是誰?現時推測最大可能性就是伊朗,因為伊朗一直反對以色列立國,且具備強大軍事設施,同時與中國關係密切,由中國取得極多軍事支援,故此有人推測是伊朗和中國背後聯手策動。伊朗正受美國制裁,而中國和伊朗締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屬於中國外交系統的第四級。中國和伊朗於 2021年簽署軍事合作協議,為期 25年的全面合作計劃協議,包括能源、安全等領域,中國將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加強兩國的軍事同盟安全合作。


哈馬斯手段兇殘,殺害平民,包括小朋友和婦女等,多國譴責。反觀中國如何回應哈馬斯突襲,就跟之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一樣不痛不癢,只採用 162個字簡單表述,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克制,國際社會應加強推動以巴雙方早日恢復尋求持久和平,絲毫沒有譴責巴勒斯坦恐怖份子的行徑。


無辜人民成炮灰

筆者曾到訪約旦、土耳其等地,所接觸的阿拉伯人親切友善,戰爭從來源自領導決策的偏差,令無辜平民受害,甚至成為炮灰,加深雙方的仇恨。於混亂的局勢之下,眾人更要警醒反思戰爭的禍害。作為牧者,切切為以巴局勢禱告,求神憐憫,期望能盡快停止互相攻擊,哈馬斯組織盡快釋放人質,重得和平。


原文刊於 2023年10月13日作者 YouTube Channel【永善亂壇第984集:以巴怨仇】。本刊獲作者同意授權筆錄撮要並轉載。




5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