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加國Newbie信箱】-- 家中小孩只聽香港的爺爺嫲嫲話,怎麼辦?

  • KongED2
  • 8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8月20日

圖:互聯網|文:小魚


有朋友感嘆以前在香港有四大長老(爺爺、嫲嫲、公公、婆婆)幫手照顧年幼子女,不但可減輕照顧壓力,祖父母管教年幼子女亦有一套辦法。可惜, 很多祖父母未能隨子女一起移民,照顧和管教的責任就完全落在自己肩膊上。


子女只聽祖父母話有可能是祖父母是孩子早期的密切照顧者,孩子與祖父母有緊密的依附關係 (attachment),離開他們到外國定居對孩子來說會有分離的悲傷,聽祖父母話可能反映孩子想念他們,藉着聽話繼續博取他們的注意。


另一方面,父母突然要獨力照顧和管教子女,亦可能未有充分的準備,加上作為父母的管教經驗尚淺,來到陌生的環境亦有文化差異,父母的壓力會影響管教子女的情緒,子女不聽父母話亦可能反映了雙方的壓力。


雖然祖父母不在身邊,但子女如果可以繼續維持和祖父母的聯繫,不但可繼續聯絡感情,祖父母的智慧和愛亦是孩子在陌生環境下很重要的滋養,以下為大家提供少少貼士,給大家參考如何鼓勵孩子和祖父母之間的聯繫。


  1. 🗓 建立固定「祖孫時光」


    - 每週約定一至兩次固定視像時間,如 Zoom、WhatsApp、FaceTime。內容可以是閒話日常、講故事、看書、唱歌、玩小遊戲、一起做簡單食譜(如粉果、蛋餅)等,時間控制在 20–30 分鐘最好。


  2. 📬 寄信與實體包裹


    - 老派但有感覺的親筆信,可定期寄出,附貼紙、照片、小禮物等。

    - 設立「神秘郵局」活動:寄送彩色問題卡、DIY 拼圖材料、共同創作的家族故事等,每次開箱都有新驚喜。


  1. 🧠 主題活動月:每月一個主題


    - 例如「恐龍月」、「科學月」、「烹飪月」,祖孫同步探索主題、寄送相關書籍、玩具、食材等。

    - 每週安排一次視像遊戲時段,孩子展示收集成果,祖父母分享回憶故事。



  1. 🎮 視像共玩與線上互動平台


    - 擁有電腦技巧的祖父母可使用 Caribu、Kahoot、Video games app、Jackbox 等平台一起讀故事、玩遊戲、做問答或拼圖等Your Senior Journey

    - 透過手機或電腦玩現成的棋盤遊戲 App(西洋棋、象棋、UNO、Scrabble 等),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陪伴。



  1. 📸 共建回憶相冊


    - 使用 Tinybeans、Google Photos 或共用相簿,雙方定期上載照片、影片,記錄生活瑣事與成長點滴。

    - 製作傳統紙本剪貼簿,相互寄送照片與手繪插畫,打造雙向互動的生命歷程紀錄。



  1. ✍️ 共同撰寫「傳家故事」或繪本


    - 可訪問祖父母的生平故事,集合成書,日後可作為紀念。

    - 祖孫以輪流寫故事段落、畫插圖的方式進行,每週定期交流並更新。

    - 祖孫問答(如「你最喜歡的動物?」)


  1. 🌱 共同成長 project:植物或動物計劃


    - 祖孫同步種植相同的種子(如花朵、香草、蔬菜),隔週視像分享生長進度與心得。

    鼓勵孩子參與護理過程,並記錄成長日記。



  1. 📅 特殊節日設計紀念儀式


    - 如生日、農曆年、節慶寄送「主題包裹」,內含親筆卡、書籍、遊戲零食或DIY 手工材料。

    - 父母可幫忙安排一起開禮物、唱歌或做特別遊戲。



  1. 🎵 創意音樂/電影連線時光


    - 建立祖孫聯合播放清單(Spotify、Apple Music 等),分享喜歡的歌曲一起聽或聊故事。

    - 選擇同一部電影,一起線上同步播放後用視像分享感受。



  1. 👥 角色扮演與文化傳承


    - 祖父母傳授自己童年的故事、粵語歌謠、傳統習俗,例如中秋節如何做月餅,或廣東話諺語背後的意義。

    - 孫輩學幾句廣東話並在通話中回說,增加互動趣味性。


透過以上互動方式,即使身在海外,祖父母仍可以用心參與後代的成長生活,亦可減輕一點父母管教子女的重擔。


留言


©2025 by 港ED時報/港ED文化協會 KongED News/EDHKC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