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菇出沒注意...🍄🍄

  • KongED2
  • 2023年9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圖:互聯網|文:小魚/躺平

今年夏天 Edmonton 特別多雨水,筆者家後院都發現了一些磨菇,初時還覺得這些磨菇很趣緻,直至愛犬嘔吐,又看到有關狗隻中了蘑菇毒的新聞,所以很想和讀者分享。


有獸醫表示收到狗隻中了蘑菇毒個案,Harvest Pointe Animal Hospital 的獸醫 Mandrusiak 醫生就曾經看過狗隻蘑菇中毒的案例,其中一個個案更導致了狗隻死亡。


蘑菇中毒的症狀

Edmonton 其實有數百種不同種類的蘑菇,它們對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影響,有些蘑菇可能會影響動物肝臟,有些會影響腎臟。蘑菇中毒的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和無精打采。


單單亞省就有超過1,900種真菌,它們到處都有,在社區的公園內、在Trail 的草叢裡、在狗公園裡、在後院裡、在樹上…即使對專家來說,有時都好難識別。


如果你懷疑寵物食物中毒,要立即去看獸醫。而要預防菇類中毒的最好方法,是在狗狗把它們吃掉之前就拔走,確保後院沒有任何磨菇類。


究竟最常見的菇類有那些?現在就和大家介紹。


1. 雲芝 (Turkey-tail Mushroom,學名 Trametes versicolor)

雲芝是亞省最常見的菇菌類,多數生長於原始森林的朽木上,菌蓋直徑最大約8 cm,顏色多樣化,以黑、啡、白為主。雖然被用作草藥用途,但未有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認可。


2. 毒蠅傘 (Fly Agaric,學名 Amanita muscaria)

毒蠅傘看似 Super Mario 其中一個角色Toad,不過現實中卻含有劇毒。紅色的菌蓋襯托一些白點,直徑約8至20 cm,加上白色的菌柄,整體高度約 5至20 cm。如果不慎服用這種菇,會產生幻覺、低血壓、嘔吐、失去平衡、甚至死亡。


3. 網狀馬勃 (Common Puffball,學名 Lycoperdon perlatum)

ree

網狀馬勃經常出現於後院、路旁和森林。成熟時最大直徑約6 cm,最高約10 cm,顏色為白色和啡色為主。清理網狀馬勃時要格外留神,因為吸入附在表面的孢子可引致嚴重肺炎、咳嗽、氣喘和呼吸困難。


4. 梨狀馬勒 (Pear-shaped Puffball,學名 Apioperdon pyriforme)

ree

啡色的梨狀馬勒以4至10夥群體出現,沒有毒素。但外表跟另一款名為橙黃硬皮馬勃 (Earthball mushroom,學名 Scleroderma citrinum) 非常相似,而這款毒菇會令人引致腸胃不適、發燒,以致眼睛感染。所以不應隨便採摘進食。


5. 平菇,又名蠔菇、秀珍菇 (Oyster Mushrooms,學名 Pleurotus ostreatus)

ree

這款菇類在超級市場甚為常見。不過,很少人知道它是食肉植物,以進食枯樹的線蟲為生。


6. 蜜環菌 (Honey Mushroom,學名 Armillaria mellea)

ree

蜜環菌會吸取樹木的養份,令大樹慢慢枯萎。除非將樹木斬掉,否則也不能將菇徹底清除。它的外貌跟很多含有劇毒的菇種非常相似。


7. 毛頭鬼傘 (Shaggy Mane,學名 Coprinus comatus)

ree

毛頭鬼傘直徑約4至8 cm,高約6至20 cm。最初以白色示人,菇蓋上的鱗片漸漸變成黑色,並且液化,同時釋放出孢子,最後被黑色汁液腐蝕。


8. 晶粒類鬼傘 (Mica Cap,學名 Coprinellus micaceus)

ree

這些小菇菇蓋直徑只有1至2.5 cm,但打開後直徑可達 5 cm。它的特性是被採摘數小時後,就會化成如墨汁般的黑色液體。


9. 灰光柄菇 (Deer Mushroom,學名 Pluteus cervinus)

ree

灰光柄菇菇蓋直徑約3至12 cm,雖然無毒,但味道帶苦,質地有如令人嘔心的橡膠,所以也不適宜食用。


10. 肺形側耳 (Summer Oyster Mushroom,學名 Pleurotus pulmonarius)

ree

肺形側耳是亞省種植最多的菇菌,菇蓋直徑由5至20 cm不等,一片片白色附在樹木生長。由於不易受溫度變化影響,所以較易栽種。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介紹番】- 🌿愛民頓西面近郊4個 weekend getaway  🌈

圖:互聯網|文:小魚 無論你係咪住 Edmonton 西面,以下幾個由愛民頓西面出發的近郊好去處,都係親子一日遊的好選擇。 🐐 Prairie Gardens 農莊冒險樂園(Bon Accord) 小朋友可以餵羊仔、坐拖拉機、遊迷宮,南瓜節🎃仲有特別活動。  👉...

 
 
 

Commentaires


©2025 by 港ED時報/港ED文化協會 KongED News/EDHKC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