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驚蟄溫差大 春天養肝健脾養生

KongED2

文:黃綠中醫 | 圖:網絡圖片


 

3月5日是廿四節氣中的「驚蟄」,氣溫乍暖還寒,早晚溫差較大,要提防疾病侵襲。「驚蟄」時節是3大兒科常見病毒,包括流感、腸病毒如諾如病毒、手足口病及水痘的高峰期。中醫推介吃3款食物強脾增強抵抗力,適合一家大細食用。

 

驚蟄節氣

根據明代兒科醫師錢乙的五臟虛實證治,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腎常虛;心常有餘,肺常不足。」,這些特徵致使兒童「驚蟄」前後易染疾病。

 

1.肺常不足,易染流感

小孩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春季冷暖無常,呼吸道黏膜屏障作用下降,小孩容易著涼感冒,甚至染上呼吸道疾病、流感、支氣管炎等。

 

2.脾常不足,腹瀉嘔吐

春天常見病毒包括諾如病毒(又稱諾沃克病毒)、輪狀病毒等,易引起腸胃症狀,當小朋友飲食不當時,就容易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甚至食物中毒等。春天濕困脾胃,影響脾胃消化功能,亦令小朋友更易在春季患有腸胃過敏。

 

3.濕熱內蘊,易生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由於疱疹內含水液,形如豆粒,故名水痘。多見於十歲以下的小兒,冬、春兩季最容易發生。中醫學認為,水痘的發生,與身體內的濕熱積聚有關。

 

因此,在「驚蟄」這個疾病多發的季節,要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增強體質,以防染病。

 

中醫建議宜吃食物

《攝生消息論》提到,「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春天的時候肝氣偏旺,會影響到脾,多吃甘味食物可加強脾的功能,以助抵禦肝氣犯脾的情況。

 

梨子: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時節,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且富含果酸、鐵質、維生素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除了生吃以外,梨的吃法還有很多,比如蒸、烤或者煮水,這些吃法可以去掉梨的寒性,適合脾胃虛寒的人士和老年人。

 

銀耳:銀耳具有潤肺健脾的作用,適合肺氣不足、肝腎陰虛的人士。

 

枸杞子:枸杞子性甘、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養肝明目的功效,可以治療肝腎不足和血虛勞損。

 

驚蟄飲食應清溫平淡,油膩的食物損害脾胃功能,最好少吃,而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以及酸澀、醃製品等傷肝食物,也盡量避免。同時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蝦、牛肉、雞肉等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亦要注意補充水分。

 

Comments


©2025 by 港ED時報 KongED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