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期 2022-09-17
已更新:2022年9月18日
到目錄

目錄
** 可click點擊顏色鍵直接進入相關內容**
編輯的話
專輯
消失的檔案 – 羅恩惠
程翔專訪:六七暴動到「反送中」 香港經歷的兩場奪權 港人勇於捍衛正義 承傳香港抗爭精神
愛聞
愛民頓發生多宗嚴重傷人案 市長促省政府增撥資源
一次性使用塑膠產品將被禁止生產和使用
尋找寄宿學校無標記墓地會議愛城舉行
開學首週校巴三次無到!
加聞
9/19全國哀悼英女皇離世
央行進一步加息以抑制通脹
亞省教師網上註冊處引發私隱爭議
CBIA卡加利首辦中秋節花燈會
港聞
外國記者會關注記協主席陳朗昇被捕
羊村繪本案5人煽動罪成 楊逸意:無悔站在羊的一方
初選47人案鄒家成監中撰文:我們根本無罪
世聞
傳英國拒華代表瞻仰女王靈柩
教宗向華釋出善意吃閉門羹 拒就陳日君事件表態
世衛︰個案減少 促各國把握機會結束疫情
新力 ‧ 家評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
娛樂
《明日戰記》票房刷新紀錄暫居最賣座華語片第7位
MIRROR演唱會15日起可退票 鏡粉︰靜候12子回歸
L.A.定每年9月17日為「魷魚遊戲日」
副刊
港人加地 -- 全球9人 港產作曲家入圍Alaska 藝術節
NUTTEA 《港ED》讀者可享10%折扣
兩地書 -- 民心所向事頭婆
休閒 -- 昔年新界遊 | 愛吃才會肥 -- 氣炸“The Keg”雞翼
煲劇 -- 天韓地凍會 -- 韓綜︰戀綜 (3)
生活小百科 -- 撞咗車,點算好?
健康 -- 做個加分父母(二十七)︰養寵物
大加港嘢 -- 英女皇與香港人
食 ED -- The 3 Amigos — Mexican Food
輕鬆集 -- 港東話︰香港貨幣的通稱(續) I 笑話︰見家長
加國Newbie信箱
亞省使唔使好似香港咁要另外買醫療保險?
分類小廣告/資訊
編輯的話
撰寫「香港六七暴動始末」一書的程翔先生接受本報獨家訪問,詳談六七暴動是港共策劃的奪權行動;而2019年的社會運動的背景,亦反映了港共謀奪香港的「治權」,以期「第二次回歸」,詳情請閱內文特稿。
「消失的檔案」講述六七暴動事件的電影,將於10月2日在 Edmonton 首播,這套電影是把香港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暴動真相呈現眼前,對 2019年的社會運動及香港的未來有很深遠的啓示。我們有幸看到這套珍貴紀錄片正式在Edmonton 的影院放映,又請到羅恩惠導演親自來臨現場座談,及與程翔先生作線上對談。此電影在香港已被禁止於社區播放,愛民頓的朋友,萬勿錯過!詳情請閲內文。
所謂愈禁愈精彩,香港Now TV 訪問市民弔唁英女皇的新聞被下架,不想香港市民聽到的竟然是路人鍾太的一句「民心所向」,這句說話反在社交平台被廣泛流傳。
被禁的何止電影和新聞,香港的藝術家也失去了創作空間,〈港人加地〉今期訪問了來自香港的年輕作曲家 Virginia Wan ,了解她在加拿大的天空下,如何自由地天馬行空進行創作,並獲選全球 只有 9 名作曲家入圍的 Alaska Fairbanks Summer Arts Festival 中的 Composing in the Wilderness 項目。
香港人當然要支持專為香港人辦的報紙,懇請讀者在各大社交媒體 CLS (Comment, Like, Share)。
Website: yeghk.net
Facebook: 港ED時報
IG: kongednews
Email: kongednews@gmail.com
《消失的檔案》電影放映會
報名表格 Registration Form: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W6-WmIolrht0ZaejXM_UL_WIWzKx5ZR6vvFHLQqJjtU/viewform?edit_requested=true
《港ED文化協會》招募義工
https://forms.gle/uU1H4ptLkKto8bfN8
專輯
消失的檔案

文: 羅恩惠
今年是香港1967年暴動55周年紀念。在今天回顧55年前的舊事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香港歷史上曾經出現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潮, 1967 年暴動是第一波,當年很多人為逃避共產黨發動的六七暴動而倉促離開,今天美、加、英三地第一代香港移民就是哪個時候被迫離開香港的。第二波是 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以後,在1997香港主權移交大陸前選擇離開的。第三波就是最近2019-2022年間因為香港反修例運動被鎮壓後被迫離開香港的。三次大規模移民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逃避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幾十年來香港人都要逃避中共呢? 今天我們可以藉回顧55年前的事,探討這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55年前的暴動,使港人開始產生香港意識,《獅子山下》這首歌可以説是香港本土意識的濫觴。正是這種不再視香港是「借來的地方」,使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人努力建立一個強大的公民社會,構建了各種各樣的公民社會組織,使我們在殖民地沒有民主制度的狀況下,能夠擁有充分的自由,法治,人權、公義、多元、以及社會關懷。可是,自從 2020年實施《國安法》之後,短短一年之內,超過 60個公民組織因當局鎮壓而被迫停止運作。55年來發展起來的、使社會不斷進步的本土意識更被視為洪水猛獸而遭到嚴重打壓。這是一個本土意識、公民社會由生到死的過程。
李怡先生為《消失的檔案》一書作序,提及殖民地政府面對左派暴動時冷靜應付。中共殺氣騰騰要「
粉碎港英統治」的恐嚇。「港英當局在滿街真假炸彈的威脅下,沒有出動英軍,只以警察和法令來努力維持秩序。…主流民意則從對政治冷漠轉為支持港英維持社會安寧的政策。」
李怡的序文《我們是什麼人?我們往那裡去?》正是今天離散港人的大哉問,六七暴動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更是兩百萬港人站出來為自由而戰。港人對自主權利的爭取,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強權欺凌、價值陷落,一切變化那怕向下沉淪,都動搖不了『我是什麼人』的身份確認。」
程翔先生撰寫《70年來中共在香港的「左」禍一從香港1967暴動55周年説起》,正是回顧中共自 1949年以後的對港工作受「左」的干擾及禍害。中共的統治背離現代文明,要認識左的極致就必須回到六七暴動,也是今天紀念六七暴動55周年的意義。
李怡及程翔兩位時事評論人,曾經在黨媒工作先後辦過政論雜誌。李怡因為堅持編輯自主,被掃地出門,從《九十年代》月刊、《蘋果日報》社論、世道人生專欄。在漫長的評論生涯中走到最後,撰寫的《失敗者回憶錄》已接近尾聲。
程翔曾任《文匯報》駐京辦主任、副總編輯,1996年加盟新加坡《海峽時報》,出任中國首席特派員。2005年撰文質疑中共簽署中俄新邊界條約的合理性被中共拘捕,以間諜罪名治罪,判囚五年。獲釋後繼續揮筆直書,至今仍在為真相而奮鬥。
2017年六七暴動50周年,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在社區巡映,兩位前輩曾多次參與映後研討會,又以參與者及目擊者身份撰文,細述六七暴動之盲動與城市恐怖主義。被左派狂徒活活燒死之商台播音員林彬,被炸死的清華街小姐弟,多名軍警及市民被炸死炸傷,動蕩歷時八個月。
我們讀史,莫忘血的教訓,正是「我們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的時代意義。
程翔專訪:六七暴動到「反送中」 香港經歷的兩場奪權
港人勇於捍衛正義 承傳香港抗爭精神
文:阿波羅 | 圖:《消失的檔案》
55年前爆發的六七暴動,是香港歷史的一大重要分水嶺。港府在暴動後推出多項社會改革,民間也開始重視參與社會事務。可以說,六七暴動是本土意識和香港人身分的開端。

程翔於專訪中表示,六七暴動與2019年發生的「反送中」抗爭,均始於「奪權」。於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更值得回顧和警惕六七暴動這段歷史。
「受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思潮影響,港共發動的六七暴動是一場奪權鬥爭,想要爭奪港英政府的政權。回顧2019年至2020年頒布港區國安法後,整個過程也是一場奪權,奪去《基本法》原先賦予香港人的政治權利。」

程翔認為整個奪權的過程,由香港回歸後5年經已處心積慮逐步展開。
「特別是2014年的8.31人大決議,直接為普選落閘。中共於普選問題上違背對香港的承諾,原因是香港政權如經具認受性的普選過程產生,即政權可立足於香港。中共不希望香港有一個立足於本地政治力量的政權產生,所以中共一直不容許香港擁有普選。
「2014年發表的《一國兩制白皮書》更明言中央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這是前所未有的。此後中央製造輿論指1997年是香港主權回歸,但治權仍未回歸,所以需要於香港進行二次治權和政治回歸。治權回歸很明顯是要奪取香港統治權。2018年提出的基本法2.0,就是要令中央具備法理依據於香港行駛管治權。到2020年推出港區《國安法》,就徹底將香港所有管治權奪去。」
被「迫出來」的「反送中」抗爭
「2019 年的抗爭運動,是基於中共要求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激發起香港人大規模抗爭。是次修訂《逃犯條例》源起是,中共分別於2017年到香港綁架銅鑼灣書店李波,以及2018年綁架四季酒店的蕭建華。越境綁架的行為令國際輿論反感,令中央失去面子。為了解決越境綁架的問題,中央決意修訂《逃犯條例》。
「1997年後繼續執行的法例經中央審核過,當中《逃犯條例》必然是中共允許繼續執行,因為當時中央想向國際社會彰顯兩地的司法管轄區擁有防火牆。到
2019年要修訂《逃犯條例》,容許引渡罪犯,將防火牆拆毀。這必然引起軒然大波,令大家憂慮兩地司法系統之間的屏障被打破,觸發大規模抗爭,香港人抗爭可以說是中央『迫出來』。」
港英政府 VS 港共政府
程翔認為對比1967年港英政府和現時港共政府,兩者對待被捕人士的手法截然不同。

港英政府畢竟受制於英國本土政治,允許國會議員提出質詢。當時有數批國會議員到香港視察確保沒有濫權,監督港英政府施政。李國能大法官當時以英文時事周刊《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實習記者的身分,到赤柱監獄訪問20多名六七暴動期間被捕入獄的左派年輕犯人,當中包括曾德成。
反觀港共政府背後是更為專制的中共政權。現時香港被捕人士不容許保釋,更不容許接受訪問,完全沒有人可公開監督港共法庭如何處理被囚人士。
海外港人盡力保存香港文化 承傳香港抗爭精神

程翔鼓勵香港人學習鄒幸彤的精神,雖然人被囚禁,但思想仍是自由的。
「鄒幸彤小姐在法庭上有條不紊、理直氣壯地與國安法指定法官和檢控官辯論,令他們無從駁斥。鄒幸彤小姐是香港人的驕傲,是正義的捍衛者。我希望她的精神能鼓舞其他現時在獄中受難的朋友。
「而身處香港仍然自由的朋友,可學習區家麟先生的風骨。區家麟先生是一個十分溫和的記者,他只是中立地羅列中央錯失之處,即官司纏身,仍處之泰然,精神值得香港人學習。
「身處海外的香港人,可以盡力保存香港的文化,承傳香港的抗爭精神。自1842年香港登上國際舞台以來,無數歷史事實證明每當中國向現代文明邁出一步,背後都有香港作為動力。海外的香港人應以自己的能力和方式繼續推動中國走向文明,繼承這光榮的傳統。」
後記:鐵窗內外
那些年筆者於港大圖書館講座中,第一次親睹程翔講述《千日無悔》的心路歷程。他以平靜沉穩的聲線侃侃而談鐵窗內失去自由的磨難和信仰歷程,坦誠而真實,令筆者深受觸動。程翔經歷過未審先囚的冤獄之苦,定然明白現時獄中受難港人之痛。政權可以囚禁肉身,卻無法囚禁自由的靈魂。不要讓冤獄白坐,海外港人應盡力正視歷史真相、保存香港文化,承傳和發揚抗爭精神。
程翔

程翔,畢業於香港大學,1974年加入香港《文匯報》,曾任該報駐北京辦事處主任,1988年升任副總編。1996年出任新加坡《海峽時報》中國首席特派員並派駐臺灣。2005年程翔因撰寫文章質疑中共簽署中俄新邊界條約的合理性而被中共拘捕,並以間諜罪名治罪,判囚五年。後經過香港以及國際社會大力營救,終於在服刑三年後獲釋。著有《邊陲萬里行》、《天安門的反思》、《千日無悔 – 我的心路歷程》、《香港六七暴動始末》等。
請收看[楓Show港愛城] - 程翔先生專訪 :-
《消失的檔案》

六七暴動被稱為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亦有人說是香港意識產生的起點。如此重要的事,官方紀錄殘缺不全,網上資料難辨真偽。紀錄片導演羅恩惠歷時四載,訪問了當年的左派領導及他們的後人、炸彈隊成員、工會領袖和愛國學生等親身參與者,更有前警務人員、新聞處高官、記者、以及多位目擊者、受害者親述經歷。導演亦翻查了大量舊報章、政府文件及英國解密檔案,以近乎「潔癖」的求真精神,拍成紀錄片《消失的檔案》。
愛聞
愛民頓發生多宗嚴重傷人案 市長促省政府增撥資源
圖:Global news | 文:躺平

9月7日下午大約2:30,一名25歲持刀男子 Clarence Lawrence,在愛民頓北部刺傷兩女一男,其中38歲男子 Brian Berland 被刺中多刀死亡,死者的家人和朋友非常傷痛。這名持刀男子最終被控二級謀殺和兩項傷人罪名。
愛城本年度發生多宗嚴重傷人致命兇案,4月一名16歲學生在等候巴士上學途中被刺殺;6月有兩名60歲男子在唐人街被殘酷地襲擊致死。
University of Alberta 犯罪學教授 Temitope Oriola 認為,這些罪案表面看似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增加警力,但事實上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市長 Amarjeet Sohi 指出,省政府需要投放更多資源處理吸毒者和露宿者問題。省政府則回應已投放了 $2,610 萬以上的資源改善公共安全,同時與市政府共同在社會服務方面提供支援,至於確保街道上安全的責任,就要由市政府負責。
一次性使用塑膠產品將被禁止生產和使用
圖:Shutter stock | 文:珍

市政府早前提出訂立附例,禁止入口、銷售及製造一次性的塑膠膠袋、容器、刀叉及飲管,公眾聽証會延遲至10月4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