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城與高山遊記
- KongED2
- 9月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圖|文:小魚
Zugspitze
每年暑假,香港人都會趁機外遊。我搬到加拿大後,最掛念的其中一件事,就是不能像以前在香港一樣,輕輕鬆鬆就飛去東南亞或日韓旅行。不過,這次我們選擇去英國和德國,其實都不算太難。在Calgary 轉機直飛倫敦大約八個半小時,回程由慕尼黑飛返愛民頓,要經巴黎和卡加利轉機,但總比香港來回歐洲輕鬆不少。
英國近年有不少香港人移居和旅遊,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就不多講了。這次想同大家分享的是兩個香港人比較少去的德國小城:德累斯頓(Dresden)和德國最高山峰楚格峰(Zugspitze)。
德累斯頓——中世紀氣息的小城
德累斯頓位於德國東部,人口約六十萬,約是愛民頓一半。我由柏林乘ICE高速火車,兩小時就到達。當天剛好城內舉行運動日,馬拉松、籃球、划艇比賽應有盡有,中心廣場還有跳舞比賽,整個小城的人都湧出來在河的兩岸吶喊支持,氣氛非常熱鬧。
德累斯頓在二戰時幾乎被炸成廢墟,今日看到的舊城區其實經過重建,但仍然保留原貌。教堂與古建築帶着濃厚的中世紀味道,座落易北河(Elbe River)邊,遊人可悠閑地在河邊散步。這裡沒有大城市的華麗,但反而更耐看。我走到橫跨易北河的大橋,坐在大階梯上聽着街頭藝人演奏管風琴,彷彿時間停頓了,讓人感受到一種簡單卻美好的生活節奏。
楚格峰山腳——峽谷與世上最美遊樂場
另一個驚喜是在德國南部靠近奧地利的小鎮 Garmish,從慕尼黑搭火車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位於阿爾卑斯山腳,這裡最有名的景點之一是Partnach 峽谷。從市中心坐巴士到奧林匹克體育場,再走半小時進入峽谷,沿途瀑布、狹窄山道、小洞穴不斷出現,每一個轉角都是新景色,十分壯觀。
不過最令我難忘的不是峽谷,而是峽谷後面的一段登山路。我們爬了兩小時,沒有遊客,汗流浹背才到達海拔1237米的山頂。雖然錯過了最後一班吊車下山,但山頂竟然有一個遊樂場——而且是我見過最美的遊樂場。它被群山圍繞,有木球滾動的遊戲設施,也有滑梯、鞦韆、沙池、吊索。那天因為吊車停了,整個遊樂場幾乎只有我們一家,像是私人包場一樣。這份寧靜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實在叫人難忘。
德國最高點——楚格峰(Zugspitze)
第二天,我們挑戰德國最高峰楚格峰。在 Garmish 城搭火車先到湖邊小鎮 Eibsee,湖水清澈,我們在湖上划艇,可以把腳浸在水裡,消散一身疲憊。再轉車上山,到達接近冰川的平台。雖然山下有30度高溫,但山上仍然清涼,空氣乾淨,風景壯麗。
最後乘吊車直上2962米的山頂,站在觀景台上,可以一次過望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和瑞士。山頂設有餐廳和展覽館,遊人絡繹不絕。能夠在邊界上跨步,左腳在德國,右腳在奧地利,感覺頗特別。
德國的印象與對比
短短兩星期,我們玩了幾個城市。雖然只是蜻蜓點水,還是有不少感受。德國大城市如柏林、慕尼黑,市民衣着打扮比加拿大人更時尚,步伐亦快得多,特別在慕尼黑中央車站,行人簡直有香港金鐘站的速度。
另一方面,雖然德國人愛喝啤酒,但明顯肥胖的人不算多,大部分人健步如飛。城市交通非常方便,火車四通八達,跨城市和跨國都快捷。街道乾淨整齊,博物館和文化設施保存得很好,歷史感與現代化並存。
政治和歷史上,德國經歷過戰爭和專制,對和平和人權有很強的堅持。我在旅途中親眼見到不少遊行活動,訴求大多是停止戰爭,渴望和平。這種氛圍和加拿大的安穩平和有點不同。德國更像是歐洲的「火車頭」,在經濟和政治上有領導地位;加拿大則相對低調,更多時候是美國的小弟。
加拿大的好
旅程結束時,雖然對德國有很多欣賞和驚喜,但我還是熱愛加拿大那份安全、安穩和文化共融的自在。我想在每個地方住久了,就產生了感情,好的不好的都因為熟悉而感到安全和歸屬。當德國人問我從那裏來時,「我來自加拿大」這句話已經說得十分自然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