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KongED2

[休閒] -- 元旦談飲茶

圖: 珍寶珠 | 文:麥提莎

同學用過度活躍症形容已寫入歷史的二零二二年。千禧年代轉眼步入第二十三個年頭。

自從互聯網加手提電話融入人類生活中,時光流逝比任何時候去得快。盼望來鴻,望穿秋水等詞大概消失。一按熒幕,隔洋隔海的對方已接訊息。無需等待的日子,自然消逝特別快。

年輕時代,似乎只聽到「大人」說:「時間過得好快啊。」然而這個處處是apps的世代,廿歲出頭年青人也嚷著:「嘩!咁快又一年。」

就是因為歲月去如風,懷舊之情亦此起彼伏。

聽一位在本地經營食肆數十年的老闆說,下一代不欲繼家業,退休後就結業。聽落心有點戚戚然,其經營的店乾淨企理,廚房的設備,當年曾獲主流大報好評,點心水準,不遜於香港或鄰省的酒樓。更重要的:我這個對味精之類特別敏感的人,在其店飽餐完畢,不需動用檸檬汁漱口,亦少有口喝、喉乾之感。老闆續說,現今的酒樓點心,大部分是中央廚房制作,成本平,也不用特別找專門的師傅。唯有他們苦心經營,價格定得高一點,只待識貨人。筆者亦曾在香港的新聞雜誌略知這種運作模式,缺乏有經驗的師傅是原因之一。想不到愛城的廣東點心,基本上隨如此的運作,供茶客享用。

上茶樓,祖父輩的年代,俗稱一盅兩件。輪到我們常說:去飲茶,睇下點心車有乜?填點心紙是近廿年間的事。飲茶無可置疑是廣東、香港人生活的部分,也可說傳統,代代相傳。至有廣東人聚居的地方,自有茶樓在。有一回,在回港的航機上,碰上Winnipeg 的香港人, 他告之當地的茶樓仍保存舊式點心供應。而來自Winnipeg 的東南亞友人,更稱只喜歡有點心車的酒樓,要的是等待車仔推到跟前,親手挑選的樂趣。

「飲茶」內裏蘊含許多幼時回憶。「昔日香港」一幅雲咸街的舊照片, 令人想起那個年代。暑假、寒假,一定和祖父,叔長輩在皇后大道東附近一家舊式茶樓團聚飲茶。雖云那段日子不少「新式」酒樓已經時興起來了,老人家仍然為「就腳」緣故,其他的不作二選。天生奄尖的我,雖覺坐得挺「不自在」的,也不敢透半點不悅之色。否則就是「扭計」。即使不是在自己心怡的酒樓飲茶,卻是收禮物的地方。冬季有「利是」。有一年,忘了是什麼季節,祖父把其親手鑲造的玉器吊墜交給我。翡翠綠的,大人們都驚嘆好靚的玉。我顫顫驚驚的收下。祖父說不是什麼昂貴東西,只用碎頭碎尾材料造成的。

數十年過去,想不到異鄉的點心一席話,驚覺許多美好的東西,不知不覺溜走了。

正如老闆說︰「為怕膽固醇過量之故,沒有了鵪鶉蛋燒賣。」我也懷念魚翅餃。近的一趟品嘗,該是在那不久前結業的上環老字號。

佚名:

“元旦飲茶”

元旦飲茶何去從

品嘗極品唯粵風

芋角皮脆肉香滿

燒賣麵裹風味濃



2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