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nternet website Christy Lemire November 16, 2018 | 文:麥提莎
是巧合、抑或是當局最終目的?由於掌權者的偏行,要發生的必逃避不了。兩星期前,聊幾十年來,香港曾無限風光的航空服務。近日為著岐視事件,竟數日之內,被瘋狂批判得體無完膚。誰是誰非,讀者自心中有數。
說到「岐視」,勾起筆者小時候的生活留痕。當其時,大多數平民,除少數政府公務員外,未能講、寫管治的官方語言,文件更看不懂。常付款請「土生」作翻譯,故之而,自然有種「自卑感」。路過軍營附近,又怕遇過高大而膚色絕對和我們黃種人不同, 被稱為「咪咕兵」的非洲軍人。基於被殖民的心態,本地人心裏不好受,自覺被統治,低人一等。再加上傳言,在那時代成長的小孩,總是心驚驚的,快步走完這段路,怕被欺負。現在回想起來,是否有點被害妄想症?
歷史上南非和美國於1946年之前的種族隔離政策,以現今的人權標準,絕對是歧視。
南非的黑人固然是被岐視政策針對的族群,然而,被稱為上等白人,也受到影響。其中佼佼者,莫如八十年代赤腳的中長跑手Zola Budd。因為奧運會要懲罰南非的不人道措施,禁止該國參加國際體育盛事,甚至該運動員在南非境內創造的世界紀錄,亦不被世界田徑總會承認。於是Zala(當時譯名左拉),改以英國藉代表聯合王國出賽奧運。如此看來,白人在這方面擁有雙重國籍,確有優勢。
再說近年描述美國種族隔離政策的電影Green Book(有心的讀者,可找中譯名)以真人真事題材,勾畫出1962年的美國,特別是保守主義盛行的南部,一個獨特的行程。源於棉花種植園的勞工需求,幾百年前大量黑奴由非洲被販賣至新大陸,世代在當地工作,因此南方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特別嚴重。
戲內的意大利裔移民,來自複雜的背景, 可以說是從事界乎於黑幫的工作,即香港人所謂的「睇場」。他的厲害身手,把娛樂場內醉酒搗蛋的客人,打出門外。因而被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高薪招聘為司機,按Green Book 提供的資料,載他南下幾個州作巡迴演出。
旅程開首之初,白人司機的草根生活作風,頗令坐後排乘客位置的黑人鋼琴家側目,亦頗厭煩。然而兩個月的旅程, 他們要彼此容忍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司機邊吸煙,邊開車,又不停吃東西。方可順利完成兩人早已約定的工作。途經Kentucky ,白人司機又落車買大桶fried chicken。憑其三吋不爛之舌,終於令鋼琴家首次嘗試,用他惜如寶貝的雙手揸著油淋的炸雞,大快朵頤。未幾,他卻叫停車,著司機執回他拋下的汽水紙杯。
曾應邀在白宮演奏的音樂家,居然被𨘋其表演的主辧人,指定用户外的臨時公廁。他著司機載送他回下榻的旅館解手,以回應這個侮辱。
聖誕前夕的表演,場內的觀眾嘉賓,包括跟隨黑人鋼琴家的伴奏員,在餐廳內享用豐盛晚餐的一刻,他却被拒於外。先之前,他被安排在貯物房更衣。他用餐,必須要在廚房內。一直守護他的司機,不惜和酒店的行政管理者爭論,結果仍然由隔離政策決定一切。於是為尊嚴,決定放棄這場表演。兩人移師到黑人聚集的酒吧,先由鋼琴家作出精湛彈奏,接著和當地的樂隊,合奏被他曾不以為然的流行音樂。如此衆多渡過雅俗共賞盡歡之音樂夜。
大雪紛飛的晚上,司機日夜兼程趕回紐約。累透了,如何回應其對妻子的承諾,聖誕節回到家呢?最後黑人僱主,親自駕駛,把司機帶回他滿堂意裔族人的家。
戲中一段,司機揮手打向巡警,後果大家自然想到。身陷囹圄的鋼琴家對司機說的一句:"Don't use violence, use your dignity"
毫無疑問他深信Martin Luther King的理想,可得實現。
最後曾暢銷的Green Book,隨不平等政策的取消,公共場所不再以膚色劃分,此冊子亦完成昔日為黑人提供方便的任務。
佚名:
"萬族一家"
種族歧視不必要 人類一家樂逍遥 膚色體形無要意 紅黑黄白皆天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