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月天 |圖:何曉清提供 / 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 / BBC中文 / 《幸彤在監獄》Asian Commons
「六四維園見!」已成絕響,但不少人仍然難以忘記心坎內的痛。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是大部分港人的政治啟蒙,維繫不同世代港人。雖然很多年輕港人對六四的情感聯繫不強烈,但對民主的追求跨越時代與地域。由1989年走到2019年,為自由、共命運、同抗爭。
燭光散落 如水再聚
今年是六四事件35周年,北京當局已升級維穩機制,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之一張先玲家外早於5月已有人站崗,與六四相關的維權人士已陸續「被旅遊」。「六四」已成為中港兩地禁語,全球紀念六四活動繼續遍地開花,就是要繼續大聲申訴極權的打壓,聲援在囚的抗爭者,承傳歷史的記憶。
正因六四已成中港禁忌,海外港人堅持出席六四集會更別具意義。
由1989年到2019年…… 但有一個夢
歷史學者何曉清博士 (Rowena Xiaoqing He)一直從事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研究。2010年,她於哈佛大學開設全球首個關於「六四」的課程。2019年到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任教,卻於2023年10月遭港府拒絕延長工作簽證,校方同步將她解聘。
近日Rowena親到加拿大各地,包括Edmonton 的University of Alberta演講,分享多年來中共政權所禁止的六四歷史第一身紀錄。Rowena一字一句記錄曾親歷六四血淚的親身敘述,藉著保存六四見證者的集體記憶,成為一種體現公民自治和的抵抗形式。即使無權無勢,仍能以真實記憶,抵抗極權。
為逝去者發聲 不是行禮如儀
Rowena於講座中分享無數真實個案,她強調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受難者不僅是學生,很多是平民,甚至是只有約10歲的無辜孩童,更多是姓名亦沒有被記住。六四見證者的故事,就是大家的故事。Rowena娓娓道來每位六四見證者的名字和經歷,字字鏗鏘,她表示自己有責任堅持講述六四歷史,尤其要為已經無法發聲的人講話。她強調,六四紀念絕非「行禮如儀」,對於天安門母親、無數被打壓被滅聲的人而言,六四維園過去的點點燭光就是他們堅持每一天的希望。
六四維園已失守,Rowena希望六四燭光於全世界遍地開花,每人都點燃手中的那一支蠟燭,向政權宣告,人民對公義的追求和渴望,並不是坦克和機槍能摧毀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擇善固執堅守六四真相的Rowena為此付出代價,多年來四處為家。2019年Rowena親歷中大保衛戰,與學生齊上齊落,及後學生會解散、中大民主女神像被拆除。2023年Rowena被中大無預警解聘,不得入境香港,一夜之間無家可歸。
Rowena引用2019年在中大李兆基樓外牆寫上顧城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身處黑暗,也不要放棄追尋理想,堅守公義。民意和集體記憶緊密相連,年輕人此時更應了解歷史。只要堅持薪火相傳,相信總有一天會看到公義和真相的曙光。
《幸彤在監獄》(She’s In Jail)
紀錄片《幸彤在監獄》(She’s In Jail)最近在台灣、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上映,是繼2022年《香港人:黎智英為自由奮戰》(The Hong Konger: Jimmy Lai’s Extraordinary Struggle for Freedom)之後,第二齣以人物為主題的「後反送中」紀錄片。由日本團體Asian Commons、英國律師團體「29原則」和日本東京大學阿古智子出品。
大律師、前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多年堅持踐行民主自由理念,後因堅持組織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燭光悼念活動,而被指控煽動顛覆,面臨可能長達10年以上的監禁。
鄒幸彤原本在英國劍橋大學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改變其人生軌跡,令她意識到人權公益才是其志向。她之後考取律師牌照,多次代理人權案件,包括12港人案。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鄒幸彤在紀錄片中表示,留在香港生活,就沒有選擇,需要抗衡極權體制。她拒絕交出支聯會相關資料,在獄中發起六四絕食,通過信件和外界溝通,她在獄中參與港府基本法第23條諮詢,在光州人權獎頒獎典禮上以信明志,表達自己繼續抗爭的決心。
片中大部分內容都是訪問鄒幸彤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律師和戰友,由約十多名被訪者去憶述跟鄒幸彤的相處逸事。鄒幸彤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即使身陷囹圄,仍拒絕沉默,沒有為爭取提早出獄而卑躬屈膝、認罪求情。希望藉著《幸彤在監獄》上映的漣漪效應,連繫全球各地港人,繼續抗爭。
結語:生死存忘 以生命抗爭
昆德拉於1978年出版《笑忘書》(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 說「人與政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不僅是「被壓迫者vs權力」,而是「誠實承擔歷史vs人性中肆意扭曲歷史的傾向」。
因誠實承擔歷史,多人身陷囹圄或付出代價,以血肉以生命抗爭極權。催淚的味道,未眠的長夜,如影隨形。令人神傷的是,何曉清和鄒幸彤二人溫婉的身影為堅守民主公義而被無情打壓。場外眾人,更須於6月4日這一天,燃起散落燭光,堅守信念,如水再聚。
關於何曉清博士
歷史學家何曉清(Rowena Xiaoqing He)是多倫多大學博士,後於哈佛大學當博士後和任教、師承余英時、馬若德等中國研究權威,對六四事件的研究著作《天安門流亡者:中國民主抗爭的呼聲》(Tiananmen Exiles: Voices of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廣獲學界讚譽。2019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學出任歷史系副教授,最終突然被入境處拒絕入境,然後被中文大學即時解僱。
Rowena對歷史、記憶和權力的連結及其對學術自由與輿論、人權與民主化、青年價值與民族主義之間關係的影響感興趣。其著作《天安門流亡者:中國爭取民主鬥爭的聲音》被亞洲協會中國檔案評為 2014 年最佳五本書。其研究獲得加拿大社會科學和人文研究委員會(SSHRC)、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國家人文中心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西維塔斯研究所的支持。
Rowena熱衷教學。她創立「六四」課程連續三年獲得哈佛大學卓越教學證書。她於2020年及2021年獲中大文學院傑出教學獎。她也曾在韋爾斯利學院和聖邁克爾學院任教。
《幸彤在監獄》(She’s In Jail)
紀錄片全長 104 分鐘,中英文字幕。紀錄片記述一位被逮捕的人權律師鄒幸彤,反映港區國安法對律師的約束,描繪了社會法治的急劇衰落。同時也深入探討鄒幸彤認為法律應該保護公民的堅定不移信念。鄒幸彤的道義責任和維護人權的決心,賦予她勇氣去面對香港從民主治理轉向威權統治的社會轉型。
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
六四35|不想回憶、未敢忘記! 全球「六四」活動整合
【突發時空 221】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何曉清副教授:被拒入境、即時解僱,只是歷史長河滄海一粟;掛念中大、很愛香港,深信民主與自由萬世不朽
Tiananmen Exiles: Voices of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Tiananmen Exiles: Voices of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Palgrave Studies in Oral History): He, Rowena Xiaoqing: 9781137438317: Amazon.com: Books
《幸彤在監獄》(She’s In Jai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