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樓市黑馬 還看Edmonton
文:達達 | 圖:WOWA 近年加拿大樓市翻天覆地,特別係多倫多同溫哥華兩大城市。最近《Financial Post》報導指新興買家可能將視線移向Edmonton等較為平價、供應較寬裕的城市,引發來自多倫多與溫哥華的移居潮。達達同大家睇吓Edmonton點解成為樓市黑馬。 樓價成本差距 先睇數字,溫哥華平均房屋價格破1,253,274 加元,多倫多也不遑多讓,平均大約 1,059,377 加元。反觀 Edmonton,截至 2025年9月,整體住宅平均售價約 452,849 加元。也就是說喺Edmonton上車成本係溫哥華同多倫多嘅一半。 Edmonton成為樓市黑馬 喺Edmonton市中心(Greater Edmonton Area, GEA)2025年1月的住宅平均價格為約為438,278加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 9.9%。2024 年Edmonton的「房屋開工(housing starts)」數目為 18,384套,比2023 年的13,184 多出近39.4%。可見Edmonton樓價具增長潛力,而建房量也同步增加。...
1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方言〉成真 共融還是文化稀釋?
文:Z世代翻譯官 | 圖:網絡圖片 沙田官立小學近日發出通告,宣布由本學年起,二至六年級學生在校內測驗及考試中,可使用「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範」的簡體字作答。學校強調,繁體字仍是教學主流,此舉只是為了營造「共融、公平」的學習環境,照顧不同學生背景。雖然通告一出,教育界與家長群體即時嘩然,但又如何? 根據校方說法,這項措施主要針對近年新移民學生人數上升的情況。這些學生來自內地,從小以簡體字學習,若在評核時因書寫方式不同而被扣分,未免顯得不公。學校引用教育局及考評局指引指出,公開考試評分重點在內容與語言運用,而非字形本身,因此認為小學層面也可比照執行。 理論上,這種「從學生需要出發」的做法聽起來合理。香港的教育一直強調多元與共融,學校想顧及新移民學生,出發點無可厚非。但教育不僅是評分,更是文化與語文根基的建立過程。在基礎教育階段放寬書寫要求,是否會削弱繁體字教育的穩定性?這就是爭議的核心。 融合與稀釋的一線之隔 繁體字在香港的角色不只是書寫工具,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它代表了香港與華文世界的歷史延續,也是許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在港接受教育的原因之一。過去不少內
1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加國Newbie信箱】-- 點解在加拿大立遺囑及做財務授權書咁重要?
圖:互聯網|文:小魚 立遺囑是處理個人去世後的各種安排,包括財務及子女監護等。而財務授權書就是處理個人在生時的各種安排。 少於半數(48%)的加拿大人擁有遺囑。當中年滿 55 歲或以上者中有 74% 表示他們有遺囑,而 35-54 歲組別只有 34%。 至於 「財務授權 書 」(POA,Power of Attorney),即使是 55 歲或以上者,指定率仍然只有 53%。 「如果你無遺囑離世,你嘅遺產會歸邊個?」 如果你生前沒立下遺囑,離世者的遺產分配便會根據亞省《遺囑及承繼法》(Wills and Succession Act)而決定: 👩❤️👨 配偶 你嘅配偶可繼承嘅份額,取決於有無子女。 冇子女:配偶或同居伴侶可繼承遺產嘅 100%。 有共同子女:配偶或伴侶同樣可繼承遺產嘅 100%。 有前段關係子女:配偶或伴侶可獲得 $150,000 或遺產淨值的一半(取其較高者),其餘平均分配給所有子女。 同時有合法配偶及同居伴侶:法院有可能將遺產分開給兩人。 另外,《Dower Act》(配偶產權法)可能適用於婚姻住宅,令在世配偶享有居住在
1天前讀畢需時 3 分鐘


教師工潮的實際影響
圖: Reddit/ | 文: 申力加 亞伯達省最近爆發了近十年來規模最大,歷時三週的教師罷工事件,涉及全省超過46,000名教師與教育工作者,影響了超過70萬名學生的學習。亞省教師協會(Alberta Teachers’ Association, ATA)的訴求包括薪資調整以追上通膨並與其他省份持平;改善工作條件:包括減少班級人數、聘請更多支援人員(如教育助理、心理輔導員);保障教育資源:反對進一步削減教育預算,要求穩定的年度撥款增長;尊重專業自主: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與學生評估上保有專業決策權,減少政治干預。 筆者不在此每個細節去分析要求是否合理,但覺得教師要走到罷工這一步,當中必然有著積壓多年的不滿。況且移加港人對於加拿大社會的工潮已經習以為常,之前也已經有加拿大航空罷工,以及加拿大郵務員的「輪迴」罷工等。但無論如何,這次老師罷工對於小市民的影響確實要比之前兩次為大。 首先,有年幼學童的家長並不是每位都可以在罷工其間立刻找到合適的托兒方法的。雖然省府對於12歲以下的學生每天發放了30元的「支援津貼」,但事實上全省突然湧現數萬名學童在尋找托兒所
1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十年對照 已然成真】與《十年》電影導演/監製伍嘉良、監製蔡廉明對談
文:旅隼 |圖:電影《十年》官方圖片 十年前,電影《十年》預示「未來的香港」:語言被規範、自由被壓縮、記憶被消滅。十年後的今天,電影在Edmonton重映,看著銀幕,彷彿在回望自己離開的城市。 對許多海外港人來說,《十年》不止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那段從心懷希望走到無奈離散的路。 無心插柳 竟成「預言」 伍嘉良身兼導演和監製兩角。於專訪中表示,作為監製,有了創作概念後,即邀請導演參與、統籌與監督整體方向。他憶述當年出發點很簡單:「2014 年時,我們希望探索如果香港繼續這樣下去,十年後會怎樣?」伍嘉良容讓導演百分百自由創作,《十年》中五個單元各自精彩,又互相呼應。 「我心中有一個宗旨,不是看行不行,而是看對不對。」 - 《十年》〈自焚者〉 「當時眼看香港的政治經濟發展,從天星碼頭事件,到反國教,及後雨傘運動,究竟香港未來的出路會如何?即使前路看似灰暗,仍想去反思、再發聲。電影不在預言,而在提出轉圜的希望和可能。」 「現在回看,十分珍惜當時的創作自由,完全沒自我審查。當時並沒有想到,數年間創作自由瞬間崩塌。過去香港
1天前讀畢需時 4 分鐘


1天前讀畢需時 0 分鐘


【「港ED文化協會」-- 會訊有ED】
感恩節義工聚會 適逢10月13日感恩節,及為了答謝香港節一班熱心義工,協會舉辦了感恩節義工慶祝活動,除了大會預備了豐富美食,義工們也帶來美味食物一起享用。新舊義工暢敘,彼此交流心得,互相認識,大家渡過了美好的一夜。 本會協辦 {認知症} 網上講座 由「亞省與西北地區阿茲海默症協會」 主辦,「 港ED 文化協會」協辦的認知症網上講座,經已於10月11日順利舉行 。 「阿茲海默症協會」的文化社區聯絡主任 陳虹妃,在歷時兩個小時的講座中,介紹什麼是認知症 , 探討其不同類型的認知症 , 識別認知症的十個早期徵兆等。活動還詳細介紹 「阿茲海默症協會」所提的供服務及支援 。講座末段一眾參與者於問答環節踴躍發問 , 講者亦一一詳盡解答 ,令大家對阿茲海默症有進一步認識 。
1天前讀畢需時 1 分鐘


加愛焦點新聞
2025年加拿大預算案 圖 : CBC News | 文 : 皇家勁 加拿大2025年預算出爐 : 赤字、削減公共服務和經濟刺激 卡尼總理的自由黨政府推出了第一份預算,預計2025-26年度赤字為780億加元,計劃在3年內平衡運作開支。然而,今年的赤字遠高於上次自由黨政府承諾的420億,以及保守黨表示願意支持的420億。 預算包括未來五年內增加約1,410億加元的新支出,部分將被數十億削減和儲蓄所抵消,旨在縮減聯邦政府日常開支,未來幾年將減少公共服務4萬個職位。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和競爭力,財政預算案推出了税收措施,例如「生產力超減值」,以及對製造業和液化天然氣投資的激勵措施。 為了應對房屋和醫療保健方面的壓力,正在削減移民目標,計劃降低臨時居民人數,從2025 年的673,650 人大幅調低至2026年的385,000 人 ; 並調整2026-28年度的永久居民目標,保持在每年38萬人次,低於2025年的395,000 人。政府亦提議採取一次過措施,加快2026年和2027年向最多33,000 名工簽持有人過渡至永久居留。 為了填補勞工空缺,自由
1天前讀畢需時 4 分鐘


天韓地凍會 -- 韓劇: 家母螳螂 사마귀:살인자의 외출
圖︰SBS 截圖 | 文︰柴笛該也 獻給我愛嘅每套韓劇、每個綜藝、每部電影;用港式廣東話口語,與你分享點滴。 年初 第74期 提過MBC改編德國劇《 白雪公主非死不可—Black Out 》,套劇嘅導演邊永姝乃梨花女大法律系出身,過往作品大幅描寫人性、人權(包括女權)、歧視等深度社會議題。今次夥拍百想、青龍2024年最佳電影《首爾之春》編劇李英鐘,打造出8集金土劇嘅《 家母螳螂 》(사마귀 : 살인자의 외출,Queen Mantis),由2025年9月5到27日喺SBS播出,海外由Netflix同日上線。 《家母螳螂 》翻拍自法國同名影集《 La Mante 》(2017),屬 crime+suspense thriller。故事描述外號「螳螂」、正在獄中服刑嘅連環殺人犯鄭怡信( 高賢廷 飾) ,被廿幾年前親手遞補佢嘅刑警崔重浩( 趙成夏 飾) 隱密邀請,協助緝捕最近出沒嘅連環殺人犯「螳螂copycat」歸案。鄭怡信扤頭,但係只會透過同佢離異多年、喺毒品科做嘅警察阿仔車秀烈( 張東潤 飾)傳話。 高賢廷釋放「螳螂女王」詭異氣場
1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CommuED News】- Métis Week
圖:互聯網|文:小魚 每年的十一月都有 Métis Week ,筆者藉此為讀者介紹一下這個民族。 加拿大原住民族之一:Métis(梅蒂人) Métis(發音近似 May Tee) 是加拿大三大原住民族之一,另外兩族是 First Nations(第一民族) 和 Inuit(因紐特人)。 Métis 的起源可追溯至 18 世紀的皮草貿易時期。當時歐洲皮毛商人(主要來自法國、蘇格蘭)與原住民婦女(如 Cree、Ojibwe、Saulteaux 等)通婚,他們的後代逐漸形成一個具有獨特文化、語言和身份認同的民族 —— 這就是 Métis。 🌾 文化特色 語言:傳統語言為 Michif,融合了法語與原住民語(主要是 Cree)。 生活方式:Métis 以狩獵、水牛捕獵、釣魚及農業為主,也擅長音樂與舞蹈(如 fiddle 小提琴音樂與 jig 民俗舞)。 象徵:Métis 的旗幟上有 ∞(無限符號),象徵歐洲與原住民血統的融合,以及他們文化永續不滅。 🏞 歷史角色 Métis 曾在加拿大西部歷史 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在紅河地區(今 Manitoba
1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專題】 — 由金融界到狗狗訓練師 —— Jason 踏上動物行為之路的轉變
文/圖 : |Jason Lim|Joyful Tails 狗狗訓練師/小編 從職場轉身,尋找內心熱情 小編: 好多人移民後都會轉行,但從未聽過有人轉行做狗狗訓練師,呢段路係點樣行出來呢? Jason: 喺香港做咗十幾年金融、風險管理工作,點會諗到有一日,我會由打工仔變成狗狗訓練師?呢段轉變唔係一時衝動,而係經歷咗人生階段嘅重新定位、反思,同埋一份對動物由心而發嘅熱愛。 嚟加拿大前,我喺企業入面做風險控制、財務分析等職位,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但當移民生活展開,我終於有空間重新思考:咩先係我真正既熱愛?我想點樣生活?呢啲問題,將我一步步帶到狗狗身邊。 起初只係義務幫人睇狗、陪狗散步,無心插柳之下,發現自己對狗狗行為模式、情緒反應特別敏銳。再加上從小已經喜歡動物,令我決定唔只做個愛狗之人,而係真真正正走入呢個行業——做一個有責任、有知識、有同理心嘅狗狗訓練師。 學習、實踐、同行:成為狗狗與主人的橋樑 小編: 狗狗訓練師是如何錬成的呢? Jason: 我開始參與正向訓練課程(Positive Reinforcement Training)、行為調整工作
1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編輯的話
俗語說有云︰「十年人事幾番新。」 但原來好多事,唔需要經過十年,都可以面目全非。包括大家以往認識的香港。 《 十年 》這 套電影,是預言,亦是寓言。早前在 Edmonton 播出,不禁在心中又再翻起巨大衝擊。今期 〈 專輯 〉 請來 《 十年 》 電影導演兼監製伍嘉良及另一位監製蔡廉明,讓他們說說關於這套電影的概念,拍攝時遇到的困難,及播出後對國界的迴響。 就是因為香港變了,才導致好多人移民海外。Jason就係其中一位,可幸的是他經歷了人生不同階段後,令他重新定位、反思,亦憑著住對動物的一份愛心,毅然從以前從事的金融行業,轉變成一位狗狗訓練師。當中心路歷程是如何呢?今期另一篇 〈 專輯 〉, 讓他與各位分享一下。 近年加拿大樓市翻天覆地,大城市如多倫多、溫哥華的樓價,分分鐘拍得住香港樓價。因而令買家將視線轉向Edmonton,引發一輪移居潮。到底Edmonton怎樣成為樓市黑馬?樓市暢旺又對Edmonton帶來什麼利與弊?今期 〈 理財講ED 〉達達與 大家一齊研究一下。有物業或未置業的都要留意留意。 好多人聽到立遺囑就會啋啋聲...
1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bottom of page